公益性教育平台
传承文化 培育人格 凝聚民族

浦江学堂·德虞班《论语》课程结业典礼

7月15日上午9点,浦江学堂·德虞班《论语》课程结业典礼在翁同龢纪念馆同和讲堂内举行。德虞班赞助人黄嫣女士、翁同龢纪念馆王忠良馆长、吴芳副馆长、姚远主任以及德虞班的全体小学员和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了此次意义非凡的结业典礼。


结业典礼开始后,先是由小学员们最喜爱的周巍老师发言,周老师赞扬了小朋友们在这一年《论语》学习过程中的杰出表现和显著进步,他们不仅能将《论语》中的精要章句出口成诵,而且还可以脱口而出里面的古语名句,孩子们“谨于信,慎于言”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他们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习惯到规则,再由规则到传统,一步步前行,一点点成长,这些变化足以令老师欣慰,让家长喜悦。同时,周巍老师认为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对小朋友个人成长的最好激励。


接着,由黄嫣女士、王忠良馆长、吴芳副馆长、姚远主任、周巍老师及家长代表为小朋友们颁发浦江学堂《论语》结业证书,热烈祝贺小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为期一学年的《论语》课程学习。



德虞班自去年9月开班以来,每周六学员们的朗朗书声是帝师故居中鲜活而亮丽的风景线,也赋予了翁馆馨香脉脉的人文气息和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在结业典礼上,学员们用清脆而洪亮的声音表演了“孝行当下,道以传家”的诵读节目,将翁氏家风家训和《论语》中孝爱仁义的内容相结合,给家长们呈现了一年来的学业成果。



汇报表演后由优秀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发言。优秀小学员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跟大家分享了一年中的学习经历和丰硕收获。在德虞班这个大家庭中,他们不仅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还收获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同窗友谊。家长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浦江学堂的学习需要各位家长们的坚持不懈、不忘初心,对于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学会重视和珍惜。同时,他也对支持德虞班工作的全体人员表示了由衷感谢!



最后,学堂赞助人黄嫣女士和王忠良馆长对小朋友们顺利结业表示了祝贺,对《论语》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遗憾进行了总结,同时也祝愿小学员们在下学期“养天地正气”的《孟子》学习中能够继续沐浴着贤者的光芒奋力前行,收获人生旅途中的美好。



一年前德虞班的《论语》课在酷暑中开始,而今一年后又在酷暑中结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祝愿所有小朋友在接下去的学习中能内外兼修,成为窈窕淑女和谦谦君子!


附周巍老师发言稿:


尊敬的黄嫣女士,王馆长,各位家长及德虞班可爱的孩子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样一个内外有温度的日子里举行论语的结业式非常有意义。37度是人体的正常体温,但37℃的外在温度又让人感觉酷热难当。“逝者如斯夫”,一年前德虞班的论语教学酷暑中开始,今天又在酷暑中结束。国人有句老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也正是我们。研读(论语)等国学经典,我们练得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智。一年时间里,我积极履行着家长说明会时的承诺,既讲”多学而识之”的知识,又讲孔子所言“一以贯之”的方法,更讲儒家尤其是孔子的“知行合一”。既积极从“温良恭俭让”等角度培育孩子们的礼仪规范,又希望我们德虞班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孔子所言所做的那样,即使面对别人“栖栖者与”的质疑和嘲讽,依然坚守“末之难矣”的本心。这份责任感说到底是一种担当,从家庭到交友,从交友到成人后的“治天下”,不一而足。我希望德虞班的孩子们有这份担当,更能坚守这份担当。“君子固穷”,生活即使困厄,也不要忘记心中的信仰。在这“熙来攘往”的时代洪流之下,我们依然可以“清谈生活的美好与精神的超脱”,而非言必称利。如此内化于心,外化无行之后,我们都能够成为谦谦君子,而非粗鄙的小人。


一年多的时间里,值得欣慰的是我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也得到了孩子们最真诚的赞扬,当讲到“君子有三变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时,有孩子说周老师你就是这样啊。孔子对“信”的推崇,论语中无处不在,信可使民,信可交友,信可安邦,无信不立。孔子又极力反对“逆诈”,“臆测”,他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亦贤乎。”孔子所强调的是“真诚坦然”的“信”,对此我深信不疑。日常教学中,孩子们亲切的叫我“猫咪爸爸”也好,课间追着我说是我的小猫咪也好,周六早晨在翁馆里找寻我的忙碌的小身影也好,回家后偶尔说到“周老师说的”,均是撕掉成人虚伪面具的信任感。在这份信任里,你可以感受最纯真的情感,“心无设防”的交往确实让人彻底放松。我曾经写过一篇日记,里面写到“三年的陪伴,我是否会带给你们一生的影响”,我曾经的一位学生说“一节课就会,更何况三年”!所以,孩子们,让我们留住这份美好,让你们也知道面目可憎的成人世界里依然有跨越代沟的朋友!


各位家长,一年多的时间里,也许你们已经感受到孩子的悄然变化,论语出口成诵,有些成语脱口就来,有些孩子开始“谨于信,慎于言”了。这也许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始被孩子们“内化”的开始!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习惯到规则,由规则到传统,一步步前行。一年里,很多家长更多感受的也许是耐心和压力。每天的上传录音是琐碎而烦心的事情。但我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一篇介绍林郑月娥的文章里提到了。这种陪伴应该是有效陪伴,不是端着手机坐在孩子身边这么简单!家长感受的压力可能在于孩子会提出很多关于论语等经典的问题,你无从下手。请不要简单的说一句“明天问周老师”,请也给自己施压,多多学习,你的态度是孩子的榜样。你做不到的事,要求孩子,只可能适得其反。家长今天你的借口,也许恰是孩子未来的借口。以我为例,我要求儿子背诵的诗词,我全部背下来,彼此对诗也是乐趣。也许有的家长在压力面前选择放弃,我也请各位认真考虑,你今日的坚持也许为孩子日后多一条路径选择,龙应台在(目送)里就写到“孩子,我为什么坚持让你多读书,不是让你背诵多少知识,而是日后多一份选择,且知道选择的意义。”


纸短情长,彼此共勉。再次感谢黄嫣女士的慷慨赞助,王馆长提供雅致的学堂教室,小黄老师耐心细致的班级管理,各位家长的通力合作!谢谢!

周巍


浦江学堂
——— 克明峻德·知行合一  ———

021-5017006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

做公益
我们是认真的

websit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