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教育平台
传承文化 培育人格 凝聚民族

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游学纪实


  维公元二零一六年,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七年,岁在丙申,时逢泰夏,我浦江学堂峻字级师生及家长三百余人,会于东方圣城曲阜之孔庙,共祭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于大成殿,以表对往圣之敬仰,对文明之尊崇。


  祭圣前日(7月15日),共赴尼山谒圣,以斋心诚意,恭迎释奠大祭之来临;翌日(7月16日),大典礼成,遂往孔府瞻观,又至孔林祭拜,以明圣殁之哀荣、遗德之永光。徒瞻拜而无修习不可,故引诸生习四艺于颜府,以承孔门“依仁游艺”之学风。及至次日(7月17日),又往孟圣故里——邹城,拜孟庙,谒孟府,以沐亚圣之德风,明大道之统绪。

三日游学,始自尼山,成大典于孔庙,感遗德于孔府,行祭拜于孔林,游四艺于颜府,沐德风于孟庙,承余韵于孟府,虽时短日促,然主次有明,起讫有章,知行并修,实有裨益,故作文以记之。


一  尼山谒圣

  夫子大道被四海,尼山日月照古今。

  尼山,原名尼丘山,无泰山之崔嵬,然五峰连峙,溪流潺湲,桧柏古茂,庙院静雅,实属钟灵毓秀之地。


尼山孔庙——棂星门


  自尼山东麓而上,满目苍翠之间,一围门墙赫然挺立,是为尼山孔庙之棂星门。入棂星门,一路青砖铺地,古木荫天。东南一隅,有亭翼然而立,是为观川亭。相传,昔日孔子观川于此,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行至此亭,学堂诸生,或入亭小憩,或倚柱远眺,大有触景怀古之遐思,不枉一年《论语》之修习。


观川亭


  循路而进,遂至春祭圣地——大成殿。立此殿前,想见春祭之日,庙前道旁,少年学子齐诵《论语》;智源溪桥、棂星门上,锦带交织;大成殿前,嘉宾谨穆,钟磬齐鸣之盛况,遂愈增企盼于翌日曲阜孔庙之盛典。


  取道东北,一路澄心瞻观,遂至尼山书院。书院古静,岁近七百,沐风雨,历沧桑,而学风犹存,礼乐犹兴,弘道之心力犹盛。书院、孔庙,浑然合一,薪火不熄!


尼山书院

  

  出书院,遂往“夫子洞”。夫子洞,乃孔子诞生之地。昔日,圣母临盆,途经尼山,入石洞而生孔子。后世遂名此洞为“坤灵洞”,亦称“夫子洞”。


  陡见夫子洞,学子皆讶然。此洞狭仄浅矮,仅有石床一座,可容一人暂卧。若非洞外碑上,洞名赫然醒目,孰知竟为圣诞之地!


夫子洞


  当年,圣母祷于此山(尼丘山)而得孔子,故名之曰“丘”(一曰: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山丘之状而得名),字之曰“仲尼”。后世为避圣讳,遂易山名为“尼山”。尼山因孔子而得四海之仰慕,夫子洞因孔子而得八方之膜拜。呜呼!天地万物,可徒以形貌之小大短长论高下乎?夫子七出之相,而圣德拔萃,风范万古!尼山亦然!夫子洞亦然!

孔子一生,起自尼山;孔子之名,源出尼山。大典前日,尼山谒圣,往拜先师之祀庙,访寻先师之圣迹,明先师人生之始端,斋心诚意,增益仰圣崇道之心绪,以待翌日释奠大祭之隆盛。


二  祭孔大典

1  序幕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翌日,晨曦初降,曲阜明故城正南之万仞宫墙尤显巍峨壮丽。宫墙外:护城河,碧波静绕;河畔,垂柳拂堤;河上,石桥偃卧。这石桥,正对宫墙大门。南引桥下,一小广场,青石铺地,方正质朴,南缘与神道交通。神道北端,正对宫墙,笔直南去,长达百米。道旁古柏,苍翠遒劲,蓊蓊郁郁。一派庄严静穆。 是时,神道南端,我浦江学堂参祭者,衣冠整肃,恭然候列;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及曲阜各界贤达,领立队前。

赞引官庄然令下,赞引曲灿然鸣奏。厚亮之声,如旭日之划破长夜。曲乐声中,循神道,迎宫墙,队列稳步北行,人人神情严敬。至此,“(丙申年)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大典”之序幕——曲阜明故城开城仪式,华章初启。


走向万仞宫墙


  行至广场南缘,队列依次摆齐,导引曲戛然而止。须臾,广场之上,迎宾之乐翕然奏响,迎宾之舞翩然而起。乐声或雍雅、或激越、或轻灵,舞者或以中正平和之仪容征喻礼乐之风尚,或以矫健刚强之体态彰显射御之风骨,或以曼妙婀娜之身姿一展书数之才情,而尤以射舞令少年学子惊叹为甚!射舞者,皆高大威武,肤色古铜,头戴金盔,身服赤袍,外著金甲,力执劲弓;鼓乐声中,雄姿勃发,却又举止舒展,张弛有度。场上气象,与万仞宫墙之沉郁雄浑融为一体,与圣城之数千年沧桑合若符契,令朝圣者肃然起敬!


开城仪式之乐舞(一)


开城仪式之乐舞(二)


  是日也,正逢“2016曲阜孔子研学旅游节”开幕,开城仪式遂与开幕仪式合而为一。开幕式上,曲阜市领导致辞,并向学员代表赠书完毕,遂由曲阜市荣誉市民、著名学者、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向孔子博物院赠送所著系列图书。之后,鲍鹏山教授、曲阜市领导又共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揭牌。


曲阜市领导向学员代表赠书


鲍鹏山教授向孔子博物院赠书


  仪式已毕,遂发令开城。雅乐声中,明故城大门庄严开启。数百祭孔者,过万仞宫墙,径往孔庙而去。


2  入庙

  曲阜孔庙,古今第一孔庙,九进院落,黄瓦(核心院落黄瓦)红垣,画栋雕梁。庙内,大道砥直,古木参天;门坊轩阔,碑亭棋布;楼阁高敞,殿宇雄峻;整座大庙宏伟辉煌,不愧为天下孔庙之本祖。


  伫立庙前,棂星门外,泮水桥南,一四楹石坊昂然耸立,上题“金声玉振”,是为庙之始端——金声玉振坊。昔日,亚圣孟子誉夫子为圣之集大成者,且以“金声玉振”为喻。千古一赞,遂成夫子至境之写照。仰观此坊,心生镈钟已置,特磬待鸣,大典将至,引而未发之中正之气。


金声玉振坊


  自金声玉振坊北行,过泮水桥,入棂星门,遂至九进之第一院落。院落内,二石坊顺道而列,南为“太和元气”坊,北为“至圣庙”坊。两坊之间,一东西甬道横贯院中。甬道两端,各矗木质牌楼一座,翘首相应: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所书文字,皆力显夫子之道高德劭。


    循南北甬道,过至圣庙坊,至于圣时门下。“圣时”之名,取意“圣之时者”,亦源于孟子颂夫子之辞。瞻此门垣:阶基宽实,红墙厚重,拱门三券,歇山飞檐,顶覆琉璃绿瓦,其势高大如城郭。


  圣时门,孔庙正门,秋祭大典(9月28日孔子诞辰日祭祀大典)开庙于此。每逢秋祭,宾朋至此,必整理衣冠,庄然肃立,恭候开庙。待赞礼官高唱:“开——庙——”大门缓缓开启,参祭者方登阶入庙,循中轴大道,去往大成殿。


  今日,驻足斯门,一路之胜迹历历在心,而门内“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犹然神秘,遂欣然举步,欲一睹为快。
过门券,放眼庭院,豁然大阔:森森古柏,参天蔽日;满目芳草,萋萋如茵;南北甬道,宽广深远;快睹门(取“一睹为快”之意)、仰高门(取“仰之弥高”之意)东西竦峙;一带清波,壅绕如璧;三拱石桥(璧水桥),凌波而卧。入此门墙,似有河伯遇海,睹沧茫而兴叹;井蛙飞天,知浩瀚而自嗟之顿觉。孔庙之营造,得无有此意乎?

 过璧水桥,入弘道门(取“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朝圣之路已愈显庄严神圣!怀此神圣之心,复沿中轴直道,过大中门(大者,集大成也;中者,中庸也),径至同文门内(取“书同文,行同伦”之意)。


 抬望眼,一嵯峨高阁耸天拔地,甚雄于前数院之门坊亭楼。是阁也,面阔七间,深达五间,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顶覆琉璃黄瓦,高可二十余米,气宇非凡!如此卓绝之营造,正是驰名天下之奎文阁。


奎文阁


  奎阁雄杰,文气浩荡。仰瞻此阁,想见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德风;感念夫子以苍颜白发之岁,颠沛于列国烽火之间,弘道于礼坏乐崩之世;又以古稀羸弱之力,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成文化伟业于残年。其遏浊流以扬清,激朽腐使日新之壮志,非雄杰之高阁、万仞之宫墙、至尊之山岳、永恒之日月,又岂可比肩哉!一番敬意与此阁、此庙交融,不觉已至大成门下。


3  大典

  朝阳映照,绿荫匝地,光影交织。朱门深沉,龙柱苍劲;金瓦灼灼,彩拱熠熠;“金声门”、“玉振门”掖护两侧;“承圣门”、“启圣门”东西遥立;碑亭如阵,棋布于前。孔庙“大成门”(取“圣之集大成者”之意)瑰伟而静穆。


  门前,甬道之上,大典主祭官——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头戴金色主祭冠,冠穗夺目;身着朱红主祭袍,宝蓝袪领,宽袖博带;拱手领立。陪祭官五位,皆头戴金色陪祭冠,着朱红陪祭服,一字排开,敬立于主祭之后。进献花篮者数对,皆着玄黑礼服,赤色袪领,赤色绅带,端立于陪祭之后。诸学子,亦皆紧随而列,静候大典之来临。


主祭官——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


  学堂学子,皆着学堂礼服:浅蓝上襦,直领短袂,清新恬静;墨色裙裤(女裙男裤),古朴典雅;稚真之容,平添几分书卷之气。千年之人文圣地,烂漫之国学少年,于此万古之一瞬,交映互融。学子家长,亦已各安其位,欲共享大典之隆盛。


恭候于大成门外


大典正式开始


  严鼓隆隆,洪钟铮铮。起讫有节,声震天地。“(丙申年)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大典”正式开始! “启——户——”赞礼官引吭高呼。大成门稳稳开启,参祭者历阶缓进。是时也,祭孔大乐浩然奏响,八音齐鸣,雍雅恢宏!


严鼓隆隆


  大成门内,“先师手植桧”(相传为孔子亲手种植)似一赳赳勇士顶天立地,护卫东侧。千年守护,三枯三荣,如此之忠贞,如此之刚毅,如此之威武,正如夫子之弟子——子路。


  甬道北端,一亭台,黄瓦朱栏,二层飞檐,双重斗拱,杏树掩绕,正为当年夫子设教之地——杏坛。《庄子•渔父》有云:“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儒、道殊途,而此文所述,与《论语》曾皙侍坐鼓瑟,畅言“风乎舞雩”,得夫子喟然一叹之境,神意颇合,得无亦有同归之默契乎?杏坛昔日,定无今朝之华美富丽,然其流风余韵,山高水长,古今共向往之。

 

  步入杏坛,幽思缕缕,倏然已至北阶之上。抬眸北望,孔庙正殿——大成殿已巍巍然屹立于眼前。


伫立杏坛,北望大成殿


  瞻此大殿:橫阔九间,雄起于台基之上;台基双层,月台尤为高广;九脊重檐,凌云飞架;前檐廊下,十根云龙石柱,刚劲有力;朱门红墙,黄瓦金顶,愈显宏伟壮丽;大殿内,先师塑像恭奉正位,高贵威严;四配、十二哲从祀左右,如星拱卫。千年来,大成殿几遭毁损,几经修复,然磅礴之规模日增,辉煌之气象愈明。


  月台之上,礼器、乐器皆已安列,礼生、乐生皆已就位。正门前,自内而外:香案已设;蒲团已置;一长毯横铺于地,毯色金黄,天光下格外耀目。杏坛之上,参祭者亦已凝神敬列。


敬献花篮(一)


敬献花篮(二)


  祭乐声中,进献者顺次登于月台,恭献花篮于大成殿前。待其礼毕复位,遂由主祭官历阶登台,叩拜于圣像之前。礼毕,亦复位于杏坛。祭乐再起,将行初献大礼。赞礼官前引,主祭官遂复登月台,陪祭官皆依礼从之。月台东首,净水已备,盥盆已齐,巾笥已具,樽爵已待。主祭官遂盥拭以净手,涤爵以净器,置酒以备献。陪祭官亦皆依礼从之,待诸事已毕,再随主祭行至于大殿正前,遵主次之位,拱手肃立。


涤爵


置酒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初献之刻已至。赞礼官高唱:“上香!”主祭官取香焚于鼎,跪拜叩首,复立。赞礼官复唱:“献帛!”主祭官取帛奠于案,跪拜叩首,复立。赞礼官再唱:“献爵!”主祭官接爵恭献,奠于坫,如是者三,亦跪拜叩首,复立。陪祭官皆依礼从之。


献爵

  待诸礼已成,陪祭官退立其位。主祭官——鲍鹏山教授敬跪于主祭之位,虔心读祝(祭文)于圣像之前。祝文有曰:
肃冠伫立,拜谒先师。合手齐眉,躬身天揖。
书破万卷,温故知新。路行万里,释典昌文。
大哉孔子!教化人伦。春秋论道,万邦祚胤。
世界共享,天下同尊。儒学之行,宇宙是春。
宗派林立,智慧协存。和平扬善,家国恭亲。
明德尚贤,拜谒圣门。仰之弥高,宫墙万仞。
诚信忠义,孝悌礼仁。庠序守则,吾辈谨遵。
学教有序,修齐治平。泽被华夏,阙里是根。
天有百虑,殊途归一。祈愿大爱,呵护生民。
伏惟尚飨!
祝文工整,意蕴高广。读诵虔敬,浑厚铿锵。参祭者气定神凝,大殿前庄严谨穆。


主祭官——鲍鹏山教授读祝


  读祝毕,主祭官就立其位。赞礼官高唱:“佩戴绶带!”礼生遂引学子立于长毯之上。一班一授,先行跪拜之礼。礼毕,礼生趋前,为学子逐一授带。绶带杏黄,鲁锦所制,佩挂于领上襟前,与浅蓝上襦默然交映,分外明丽。诸学子无不神采奕奕,大殿前一派蓬勃生机。


佩戴绶带(一)


佩戴绶带(二)


佩戴绶带(三)


  授带已毕,学子复位。静穆之间,参祭者复整衣冠,庄然肃立,以至诚至敬之心意,躬身再拜于圣像之前。是时也,朗日烜烜,殿宇齐光;盛服雍雍,行止合章。


 “(丙申年)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大典,礼——成——”赞礼官庄然宣告。号声长鸣,礼生、乐生依礼卷班;参祭全员,大殿前依礼合影。月台之上,一片祥和欢愉。


大成殿前合影——峻节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和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兴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图班

大成殿前合影——浦江学堂峻字级师生


  赞曰:伫立高台,南望天际;浩思往古,大源何起?三间茅屋,一介布衣;弟子三千,从者云集;宫墙万仞,中轴一心;奎阁雄杰,杏坛风清;殿宇宏峻,圣德至明;大道如砥,千秋同行!
祭孔大典,余韵不绝,回味久长。


三  德风遗韵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曾为孔子嫡系长孙居住之府第),九进院落,厅堂楼轩四百六十余间,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可谓“安富尊荣”之至。徜徉府中,为孔圣后裔之昌荣而欣慰,为孔门尚德之家风而礼赞。


孔府大门


  忆往昔:孔圣后裔,七世单传,不绝如缕;乱世逢殃,孤雏中兴;靖康国破,南北流离。看今朝:子孙四海,英才济济;同宗阙里,并承圣训;德风遗韵,共襄复兴。呜呼!孔圣既殁,绝学未绝;战国争锋,仁义不屈;秦火焚书,鲁壁犹存;帝业有尽,大道无已。是为孔圣之遗德任世事浮沉而生生不息之根由,亦为我中华文明数千年自强自新之动源。俯瞰历史长河,家国天下之命运,尽系于此大道矣!


   出孔府,取道北去,至于孔林(孔子及其家族专用墓地)。坐车穿林,万木四合,笼天盖地;古墓星罗,应接无暇;碑碣纵列,名品如林;石仪威立,浑朴严静。可谓得天地之造化,荟人文之精华。


  逮至挡墓门,遂步行而入,穿享殿,循甬道,抵于夫子墓前。瞻此圣墓:红垣四围;巨碑高耸;金色碑文——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劲健挺拔;更有子、孙二墓,拱卫东、南。是时也,众学子肃列墓前,躬身致拜,高诵夫子佳言,感念夫子遗泽,以表仰圣崇道之赤诚。琅琅书声,回荡于千年墓园,令观者称叹,闻者动情!


孔林祭拜——孔子墓前诵《论语》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已拜,遂引诸生习艺于颜府(曾为复圣颜子嫡裔之府第),以承孔门“依仁游艺”之学风。所习之艺——琴棋书茶,虽与古之六艺有别,然正心修身之要旨皆同。今古之别,实有日新之意。


  古琴、围棋、书法、茶艺,各班交互,循次修习。学琴者,端坐琴席,听舜定五弦之传说,闻文武二弦之来历,知龙池凤沼之所在,习抹挑勾剔之技艺。虽为初学,然雅兴盎然,课散而意未尽。学弈者,两两相对,隔案而坐,时或闭目静心,时或起身致礼,时或执子凝眸,时或落子成气,纵神思于方寸之间,养性情于手谈之际。虽浅尝即止,亦深得其乐。习书法者,蒙导师之点化,知运笔以中锋为正,为人以中道为本,点横之间,自有准绳规矩,自显品性志趣。学子尚幼,笔墨尚拙,望点滴之所学,成其来日之甘霖。修茶艺者,睹一几之茶器,生满怀之新奇;感焚香之妙境,沏香醇之佳茗;把匙壶,捧杯盏;敬同席,共品评;庄静处流露稚真,闲雅中弥散童趣。


古琴


围棋


书法


茶艺


  回望千秋,孔圣之后,大道凋零。宗圣、述圣,戮力存续。逮及孟轲,说王侯于庙堂,斥邪说以雄文,养浩气以立身于天地,发雷鸣以传响于百世,尊封亚圣。 亚圣孟轲,故里邹城,毗邻曲阜。孟庙、孟府,殊可一谒,遂欣然往拜,以寻大道之统绪。


  瞻彼孟庙:松桧苍苍,翳天荫地;银杏古茂,紫藤缠旋;泰山气象门中道而立,知言、养气门峙守东西;亚圣殿圣气万丈,孟母殿母教第一;“三迁碑”寓合里仁为美,“断机碑”诫人勤学朝夕;“子思碑”彰明道业统绪,《宗传图》力显亚圣行迹。是庙也,北应孔庙之壮伟,南临峄山之灵秀;道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德弘仁义礼智孝悌忠恕,确为正心养气之殊境。


孟庙——亚圣殿


  瞻彼孟府:府前,石狮雄踞,镇卫两厢;府内,“礼门义路”指引出入正道,垂花仪门增益府第威仪;“七篇贻矩”彰显圣哲风范,日晷嘉量旌表天下楷模;世恩堂永念先祖世恩,赐书楼犹存书墨馨香;流苏树绿满庭楼,花开时覆雪流霜;木槿枝掩映篱墙,吐艳处红紫幽芳;核桃木祈愿和睦,古桧柏气贯苍穹,实乃修身育贤之良居。


瞻观孟府大堂——七篇贻矩堂


  访谒之间,知亚圣母教之严正,晓亚圣志业之精一,察亚圣弘道之坚定,觉亚圣恩泽之广厚,蒙亚圣德风遗韵之沾溉,明大道继往开来之统绪,尤有裨益!


聆听孟子生平故事

  游程将尽,游兴未已。回看年来,我浦江学堂峻字级学子勤修礼仪规范于入学之初,勤学《论语》元典于课堂之上,勤诵圣贤教诲于朝夕之间,勤默佳言隽语于发愤之际,勤备学业评定于温故之时,勤习风采展示于修学之余,经寒冬,历炎夏,得滋养于文化之精髓,取硕果于结业之盛典,成游学于孔孟之故里,日进月新,令师长欣慰!


孟庙前合影——峻节班


孟庙前合影——峻和班


孟庙前合影——峻兴班


孟庙前合影——峻图班


孟庙前合影——浦江学堂峻字级学员

  

  须臾三日,沧海一粟。迢迢千里,天地一缕。江海奔涌,起于小流;天覆地载,功在不息。愿我学堂少年:惜一粟以养志,合万缕以成道。
风雨千载,梁柱不摧!
鼎业浮沉,泰山未颓!
存亡继绝,世有丰碑!
大道不朽,日月同辉!

2016年8月


浦江学堂
——— 克明峻德·知行合一  ———

021-5017006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

做公益
我们是认真的

websit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