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游学纪实维公元二零一六年,孔子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七年,岁在丙申,时逢泰夏,我浦江学堂峻字级师生及家长三百余人,会于东方圣城曲阜之孔庙,共祭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于大成殿,以表对往圣之敬仰,对文明之尊崇。 祭圣前日(7月15日),共赴尼山谒圣,以斋心诚意,恭迎释奠大祭之来临;翌日(7月16日),大典礼成,遂往孔府瞻观,又至孔林祭拜,以明圣殁之哀荣、遗德之永光。徒瞻拜而无修习不可,故引诸生习四艺于颜府,以承孔门“依仁游艺”之学风。及至次日(7月17日),又往孟圣故里——邹城,拜孟庙,谒孟府,以沐亚圣之德风,明大道之统绪。 三日游学,始自尼山,成大典于孔庙,感遗德于孔府,行祭拜于孔林,游四艺于颜府,沐德风于孟庙,承余韵于孟府,虽时短日促,然主次有明,起讫有章,知行并修,实有裨益,故作文以记之。 一 尼山谒圣 夫子大道被四海,尼山日月照古今。 尼山,原名尼丘山,无泰山之崔嵬,然五峰连峙,溪流潺湲,桧柏古茂,庙院静雅,实属钟灵毓秀之地。 尼山孔庙——棂星门 自尼山东麓而上,满目苍翠之间,一围门墙赫然挺立,是为尼山孔庙之棂星门。入棂星门,一路青砖铺地,古木荫天。东南一隅,有亭翼然而立,是为观川亭。相传,昔日孔子观川于此,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行至此亭,学堂诸生,或入亭小憩,或倚柱远眺,大有触景怀古之遐思,不枉一年《论语》之修习。 观川亭 循路而进,遂至春祭圣地——大成殿。立此殿前,想见春祭之日,庙前道旁,少年学子齐诵《论语》;智源溪桥、棂星门上,锦带交织;大成殿前,嘉宾谨穆,钟磬齐鸣之盛况,遂愈增企盼于翌日曲阜孔庙之盛典。 取道东北,一路澄心瞻观,遂至尼山书院。书院古静,岁近七百,沐风雨,历沧桑,而学风犹存,礼乐犹兴,弘道之心力犹盛。书院、孔庙,浑然合一,薪火不熄! 尼山书院
出书院,遂往“夫子洞”。夫子洞,乃孔子诞生之地。昔日,圣母临盆,途经尼山,入石洞而生孔子。后世遂名此洞为“坤灵洞”,亦称“夫子洞”。 陡见夫子洞,学子皆讶然。此洞狭仄浅矮,仅有石床一座,可容一人暂卧。若非洞外碑上,洞名赫然醒目,孰知竟为圣诞之地! 夫子洞 当年,圣母祷于此山(尼丘山)而得孔子,故名之曰“丘”(一曰: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山丘之状而得名),字之曰“仲尼”。后世为避圣讳,遂易山名为“尼山”。尼山因孔子而得四海之仰慕,夫子洞因孔子而得八方之膜拜。呜呼!天地万物,可徒以形貌之小大短长论高下乎?夫子七出之相,而圣德拔萃,风范万古!尼山亦然!夫子洞亦然! 孔子一生,起自尼山;孔子之名,源出尼山。大典前日,尼山谒圣,往拜先师之祀庙,访寻先师之圣迹,明先师人生之始端,斋心诚意,增益仰圣崇道之心绪,以待翌日释奠大祭之隆盛。 二 祭孔大典 1 序幕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翌日,晨曦初降,曲阜明故城正南之万仞宫墙尤显巍峨壮丽。宫墙外:护城河,碧波静绕;河畔,垂柳拂堤;河上,石桥偃卧。这石桥,正对宫墙大门。南引桥下,一小广场,青石铺地,方正质朴,南缘与神道交通。神道北端,正对宫墙,笔直南去,长达百米。道旁古柏,苍翠遒劲,蓊蓊郁郁。一派庄严静穆。 是时,神道南端,我浦江学堂参祭者,衣冠整肃,恭然候列;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及曲阜各界贤达,领立队前。 赞引官庄然令下,赞引曲灿然鸣奏。厚亮之声,如旭日之划破长夜。曲乐声中,循神道,迎宫墙,队列稳步北行,人人神情严敬。至此,“(丙申年)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大典”之序幕——曲阜明故城开城仪式,华章初启。 走向万仞宫墙 行至广场南缘,队列依次摆齐,导引曲戛然而止。须臾,广场之上,迎宾之乐翕然奏响,迎宾之舞翩然而起。乐声或雍雅、或激越、或轻灵,舞者或以中正平和之仪容征喻礼乐之风尚,或以矫健刚强之体态彰显射御之风骨,或以曼妙婀娜之身姿一展书数之才情,而尤以射舞令少年学子惊叹为甚!射舞者,皆高大威武,肤色古铜,头戴金盔,身服赤袍,外著金甲,力执劲弓;鼓乐声中,雄姿勃发,却又举止舒展,张弛有度。场上气象,与万仞宫墙之沉郁雄浑融为一体,与圣城之数千年沧桑合若符契,令朝圣者肃然起敬! 开城仪式之乐舞(一) 开城仪式之乐舞(二) 是日也,正逢“2016曲阜孔子研学旅游节”开幕,开城仪式遂与开幕仪式合而为一。开幕式上,曲阜市领导致辞,并向学员代表赠书完毕,遂由曲阜市荣誉市民、著名学者、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向孔子博物院赠送所著系列图书。之后,鲍鹏山教授、曲阜市领导又共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揭牌。 曲阜市领导向学员代表赠书 鲍鹏山教授向孔子博物院赠书 仪式已毕,遂发令开城。雅乐声中,明故城大门庄严开启。数百祭孔者,过万仞宫墙,径往孔庙而去。 2 入庙 曲阜孔庙,古今第一孔庙,九进院落,黄瓦(核心院落黄瓦)红垣,画栋雕梁。庙内,大道砥直,古木参天;门坊轩阔,碑亭棋布;楼阁高敞,殿宇雄峻;整座大庙宏伟辉煌,不愧为天下孔庙之本祖。 伫立庙前,棂星门外,泮水桥南,一四楹石坊昂然耸立,上题“金声玉振”,是为庙之始端——金声玉振坊。昔日,亚圣孟子誉夫子为圣之集大成者,且以“金声玉振”为喻。千古一赞,遂成夫子至境之写照。仰观此坊,心生镈钟已置,特磬待鸣,大典将至,引而未发之中正之气。 金声玉振坊 自金声玉振坊北行,过泮水桥,入棂星门,遂至九进之第一院落。院落内,二石坊顺道而列,南为“太和元气”坊,北为“至圣庙”坊。两坊之间,一东西甬道横贯院中。甬道两端,各矗木质牌楼一座,翘首相应: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所书文字,皆力显夫子之道高德劭。
过璧水桥,入弘道门(取“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朝圣之路已愈显庄严神圣!怀此神圣之心,复沿中轴直道,过大中门(大者,集大成也;中者,中庸也),径至同文门内(取“书同文,行同伦”之意)。
奎文阁 奎阁雄杰,文气浩荡。仰瞻此阁,想见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德风;感念夫子以苍颜白发之岁,颠沛于列国烽火之间,弘道于礼坏乐崩之世;又以古稀羸弱之力,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成文化伟业于残年。其遏浊流以扬清,激朽腐使日新之壮志,非雄杰之高阁、万仞之宫墙、至尊之山岳、永恒之日月,又岂可比肩哉!一番敬意与此阁、此庙交融,不觉已至大成门下。 3 大典 朝阳映照,绿荫匝地,光影交织。朱门深沉,龙柱苍劲;金瓦灼灼,彩拱熠熠;“金声门”、“玉振门”掖护两侧;“承圣门”、“启圣门”东西遥立;碑亭如阵,棋布于前。孔庙“大成门”(取“圣之集大成者”之意)瑰伟而静穆。
主祭官——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 学堂学子,皆着学堂礼服:浅蓝上襦,直领短袂,清新恬静;墨色裙裤(女裙男裤),古朴典雅;稚真之容,平添几分书卷之气。千年之人文圣地,烂漫之国学少年,于此万古之一瞬,交映互融。学子家长,亦已各安其位,欲共享大典之隆盛。 恭候于大成门外 大典正式开始 严鼓隆隆,洪钟铮铮。起讫有节,声震天地。“(丙申年)2016浦江学堂峻字级祭孔大典”正式开始! “启——户——”赞礼官引吭高呼。大成门稳稳开启,参祭者历阶缓进。是时也,祭孔大乐浩然奏响,八音齐鸣,雍雅恢宏! 严鼓隆隆 大成门内,“先师手植桧”(相传为孔子亲手种植)似一赳赳勇士顶天立地,护卫东侧。千年守护,三枯三荣,如此之忠贞,如此之刚毅,如此之威武,正如夫子之弟子——子路。
步入杏坛,幽思缕缕,倏然已至北阶之上。抬眸北望,孔庙正殿——大成殿已巍巍然屹立于眼前。 伫立杏坛,北望大成殿 瞻此大殿:橫阔九间,雄起于台基之上;台基双层,月台尤为高广;九脊重檐,凌云飞架;前檐廊下,十根云龙石柱,刚劲有力;朱门红墙,黄瓦金顶,愈显宏伟壮丽;大殿内,先师塑像恭奉正位,高贵威严;四配、十二哲从祀左右,如星拱卫。千年来,大成殿几遭毁损,几经修复,然磅礴之规模日增,辉煌之气象愈明。
敬献花篮(一) 敬献花篮(二) 祭乐声中,进献者顺次登于月台,恭献花篮于大成殿前。待其礼毕复位,遂由主祭官历阶登台,叩拜于圣像之前。礼毕,亦复位于杏坛。祭乐再起,将行初献大礼。赞礼官前引,主祭官遂复登月台,陪祭官皆依礼从之。月台东首,净水已备,盥盆已齐,巾笥已具,樽爵已待。主祭官遂盥拭以净手,涤爵以净器,置酒以备献。陪祭官亦皆依礼从之,待诸事已毕,再随主祭行至于大殿正前,遵主次之位,拱手肃立。 涤爵 置酒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初献之刻已至。赞礼官高唱:“上香!”主祭官取香焚于鼎,跪拜叩首,复立。赞礼官复唱:“献帛!”主祭官取帛奠于案,跪拜叩首,复立。赞礼官再唱:“献爵!”主祭官接爵恭献,奠于坫,如是者三,亦跪拜叩首,复立。陪祭官皆依礼从之。 献爵 待诸礼已成,陪祭官退立其位。主祭官——鲍鹏山教授敬跪于主祭之位,虔心读祝(祭文)于圣像之前。祝文有曰: 主祭官——鲍鹏山教授读祝 读祝毕,主祭官就立其位。赞礼官高唱:“佩戴绶带!”礼生遂引学子立于长毯之上。一班一授,先行跪拜之礼。礼毕,礼生趋前,为学子逐一授带。绶带杏黄,鲁锦所制,佩挂于领上襟前,与浅蓝上襦默然交映,分外明丽。诸学子无不神采奕奕,大殿前一派蓬勃生机。 佩戴绶带(一) 佩戴绶带(二) 佩戴绶带(三) 授带已毕,学子复位。静穆之间,参祭者复整衣冠,庄然肃立,以至诚至敬之心意,躬身再拜于圣像之前。是时也,朗日烜烜,殿宇齐光;盛服雍雍,行止合章。
大成殿前合影——峻节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和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兴班 大成殿前合影——峻图班 大成殿前合影——浦江学堂峻字级师生 赞曰:伫立高台,南望天际;浩思往古,大源何起?三间茅屋,一介布衣;弟子三千,从者云集;宫墙万仞,中轴一心;奎阁雄杰,杏坛风清;殿宇宏峻,圣德至明;大道如砥,千秋同行! 三 德风遗韵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孔府(曾为孔子嫡系长孙居住之府第),九进院落,厅堂楼轩四百六十余间,有“天下第一家”之美誉,可谓“安富尊荣”之至。徜徉府中,为孔圣后裔之昌荣而欣慰,为孔门尚德之家风而礼赞。 孔府大门 忆往昔:孔圣后裔,七世单传,不绝如缕;乱世逢殃,孤雏中兴;靖康国破,南北流离。看今朝:子孙四海,英才济济;同宗阙里,并承圣训;德风遗韵,共襄复兴。呜呼!孔圣既殁,绝学未绝;战国争锋,仁义不屈;秦火焚书,鲁壁犹存;帝业有尽,大道无已。是为孔圣之遗德任世事浮沉而生生不息之根由,亦为我中华文明数千年自强自新之动源。俯瞰历史长河,家国天下之命运,尽系于此大道矣!
孔林祭拜——孔子墓前诵《论语》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已拜,遂引诸生习艺于颜府(曾为复圣颜子嫡裔之府第),以承孔门“依仁游艺”之学风。所习之艺——琴棋书茶,虽与古之六艺有别,然正心修身之要旨皆同。今古之别,实有日新之意。
古琴 围棋 书法 茶艺 回望千秋,孔圣之后,大道凋零。宗圣、述圣,戮力存续。逮及孟轲,说王侯于庙堂,斥邪说以雄文,养浩气以立身于天地,发雷鸣以传响于百世,尊封亚圣。 亚圣孟轲,故里邹城,毗邻曲阜。孟庙、孟府,殊可一谒,遂欣然往拜,以寻大道之统绪。
孟庙——亚圣殿 瞻彼孟府:府前,石狮雄踞,镇卫两厢;府内,“礼门义路”指引出入正道,垂花仪门增益府第威仪;“七篇贻矩”彰显圣哲风范,日晷嘉量旌表天下楷模;世恩堂永念先祖世恩,赐书楼犹存书墨馨香;流苏树绿满庭楼,花开时覆雪流霜;木槿枝掩映篱墙,吐艳处红紫幽芳;核桃木祈愿和睦,古桧柏气贯苍穹,实乃修身育贤之良居。 瞻观孟府大堂——七篇贻矩堂 访谒之间,知亚圣母教之严正,晓亚圣志业之精一,察亚圣弘道之坚定,觉亚圣恩泽之广厚,蒙亚圣德风遗韵之沾溉,明大道继往开来之统绪,尤有裨益! 聆听孟子生平故事 游程将尽,游兴未已。回看年来,我浦江学堂峻字级学子勤修礼仪规范于入学之初,勤学《论语》元典于课堂之上,勤诵圣贤教诲于朝夕之间,勤默佳言隽语于发愤之际,勤备学业评定于温故之时,勤习风采展示于修学之余,经寒冬,历炎夏,得滋养于文化之精髓,取硕果于结业之盛典,成游学于孔孟之故里,日进月新,令师长欣慰! 孟庙前合影——峻节班 孟庙前合影——峻和班 孟庙前合影——峻兴班 孟庙前合影——峻图班 孟庙前合影——浦江学堂峻字级学员
须臾三日,沧海一粟。迢迢千里,天地一缕。江海奔涌,起于小流;天覆地载,功在不息。愿我学堂少年:惜一粟以养志,合万缕以成道。 2016年8月
|